“集體感知信息”3D雷達
德國智能視覺企業Vitronic,日前在漢堡測試“集體感知信息”的傳輸應用,即在現有信號燈燈桿安裝監控,獲取路口實時流量,同時安裝智能路側設備,帶有一個3D雷達,兩個攝像頭,并將采集分析后的“集體感知信息”交通數據發送給路口附近的智能網聯車輛,以及幫助優化信號配時。漢堡是今年ITS世界大會的舉辦地,或許屆時會有國內專家專門介紹該設備。
SF45 microLiDAR雷達傳感器
近日,美國公司LightWare LiDAR推出了全球最小、最輕的掃描激光雷達傳感器——SF45 microLiDAR,用于增強自動駕駛技術。SF45就克服了上述問題,重量只有59克,尺寸為51mm x 48mm x 44mm。該傳感器的數據直接在主板上進行處理,無需特制的處理器,可節省成本和功耗。此外,SF45還能夠支持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提供障礙物探測和避碰功能。
多射程XRR芯片
近日,4D成像雷達開發商Vayyar Imaging推出了全球首款多射程XRR芯片。多射程XRR芯片提供0至300米的射程,可區分分道標志、路緣石和停放的車輛等靜態障礙物。該前沿平臺由48天線MIMO(多輸入多輸出)陣列支持,提供高精度雷達成像,且無需外部處理器。Vayyar的4D成像雷達在單芯片平臺上提供多種功能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,同時提高了覆蓋范圍、射程、分辨率和魯棒性。
東芝升級固態激光雷達
東芝公司日前發布了其超遠距離固態激光雷達的升級版,憑借 200m 的最大探測距離和極高的分辨率,新的激光雷達單元將有助于加速實現自動駕駛。緊湊型激光雷達單元的關鍵是東芝對其硅光電倍增器 (SiPM) 光接收芯片進行的創新,每個 SiPM 由晶體管控制的光接收單元組成,以提高所獲得的圖像分辨率。 與去年7月的版本相比,升級版SiPM 的尺寸減小了 75%,同時將其光靈敏度提高了 50%?,F在可以在同一個封裝中排列更多的 SiPM,從而將分辨率提高到 1200 x 80 像素(提高了 4 倍)。
此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,國外智能交通同行也在打AI的概念,和國內一樣,也主要是在信號控制方面下功夫,無非就是基于智能視頻實現全息感知(行人和車輛優先級確認),基于V2X獲得更多數據來支持信號的自適應控制。包括英國、澳大利亞、美國等都有此類試點。
近日
Wejo宣布將互聯車輛數據集成到交通管理人工智能 (AI) 解決方案Waycare,二者合作開發的產品正在密蘇里州、舊金山和德克薩斯州使用。Wejo 的數據將補充 Waycare 現有的數據源,使交通管理人員能夠全面了解情況,不僅能夠檢測和預測事故,還能基于真實世界、近乎實時的單一數據更快、更有效地做出響應。
據悉
以色列NoTraffic運用AI技術開發自動交通管理平臺,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視頻監控獲得實時道路流量,實時通過LTE連接到平臺,AI引擎能直接下發指令給信號機,以此優化道路交通流量,減少擁堵。與之前ITS114介紹的英國試點AI交通信號燈基本上類似,但數據源太少。
除此之外,
我們來看一下,
國際上還有哪些新聞值得關注。
去年10月,澳大利亞道路安全技術提供商Arrowes 推出了一項名為自動錐形卡車 (ACT) 的創新產品,該ATC制造歷時四年,投入 30,000 多個小時。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可自動放置和檢索交通錐的商用卡車。經維多利亞州政府近期的六周的試運行,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,ACT 可以有效地放置和檢索交通錐,同時提高道路使用者和工人的安全性。目前,ATC還在接受越野測試,而后才正式投入使用。
英國約克市(City of York)跟Wood Group、PTV Group、RelativeGAP合作,運用PTV Optima軟件,推出全英第一個可用于實時路況管理的即時運輸仿真模型York Optima。該模型整合了TomTom提供的全路網車速、超過100個交通流感測器、超過100個交通信號控制器、最新道路施工等路網狀況異動的實信息、細節和全貌,讓交通管理者能掌握包括未部署監控或感測器區域的未來1小時、1天、1周的擁堵程度。
出行即服務(MaaS)專家Moovit在其應用程序中添加了用戶生成的“避免擁堵”功能。由于大多數公交機構不提供實時擁擠信息,Moovit 用戶可以從站點詳細信息屏幕的快速操作欄中點擊報告,然后按照提示和一鍵調查報告站點當前的繁忙程度,創建場站實時擁擠報告,10分鐘時效,便于其他用戶參考使用,遠離擁堵的人群。
送貨機器人企業Kiwibot近日宣布升級下一代機器人Kiwibot 4.0,采用激光雷達、視覺傳感器、IMU、超聲波等多傳感器融合進行定位、導航、避障,并搭配計算機視覺軟件讓機器人識別道路和動態、靜態物體,不只能獨自上路送貨,還可收集當地社區資料回饋給電力部門。從 2017 年開始提供服務至今,Kiwibot 完成 3 萬次交付,交付超過150個機器人。
調研機構Horizon 表示,電動垂直起降 (eVTOL) 行業將在未來幾年內進行重大整合,現在約有大概245家此類初創公司,但60%的業內專業人士認為5年內這個數據將會減少,三分之一的人預測5年后大約還有100~200家,五分之一的人認為,將少于100家。
奧迪日前在亞特蘭大郊區 Alpharetta試點了基于智能網聯技術,來提升學校周邊交通安全。奧迪在幾輛奧迪車和校車上安裝了高通和 Commsignia 提供的V2X車載終端,當車輛進入學校周邊,RSU將向奧迪車發送低延遲的信號,通過視覺警告和聲音提醒駕駛員減速。當校車伸出停止臂時,RSU會警告其他車輛,孩子們可能正在進出校車。這在司機可能看不到校車的道路上特別有用。此外,Alpharetta 78.5 平方英里的130多個信號燈,全部進行了網聯化改造。
6月,英國一交通研究機構根據英國100多個地方城市政府發布的數據分析后認為,自去年三月英國因疫情進行相關封鎖以來,近期的城鎮交通流首次超過疫情前,但交通流的組成中,貨車交通流要比之前占比更高,且下午的高峰期要早于之前(或許是社交娛樂活動的減少導致)。
近日,美國智能交通協會 (ITS America) 和美國州公路和運輸官員協會 (AASHTO) 已對聯邦通信委員會 (FCC) 2020 年 11 月關于 5.9 GHz 頻段中未經許可設備的命令提出上訴,旨在確保車聯網 (V2X) 技術能夠繼續在整個 5.9 GHz 頻段安全運行。